通知公告
外省資訊
為方便各企業單位了解2023年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認定申報條件要求和獎勵支持措施等內容,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參考如下,看完之后有任何申報問題,或是想要了解更多政策內容,可以直接致電咨詢,政策小編在線解答。
免費咨詢熱線:15656026970 (可加V),11年專業資金項目、獎補政策申報研究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
(二)總體目標。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比較完備的、有樂山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和體系,使我市珍貴、瀕危并具有歷史、文學、藝術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并得以傳承和發揚。
二、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
(一)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將普查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統一部署、深入推進、有序進行。在充分利用已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成效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歷史沿革、傳承人員、生存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認定。市、縣(市、區)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力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科學認定、鑒別真偽,弄清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歷史和科學價值。對征集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資料要妥善保管,防止損壞和流失。組織文化單位、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專家學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廣泛深入研究,編輯出版非物質文化遺產專著,挖掘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潛在價值。
(三)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庫和資料庫。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基礎上,運用文字、音頻、視頻、數字化多媒體等各種方式,對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并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料庫和電子數據庫。
三、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
(一)制定保護規劃。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明確近期和中長期保護范圍、保護措施和保護目標。要對瀕臨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予以重點保護。建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三級保護工作機制,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網絡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二)建立名錄體系。積極申報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建立國家、省、市、縣級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體系。科學嚴謹認定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每兩年由市文化主管部門組織實施評審,并經市政府批準公布。縣(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由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公布,并報市文化主管部門備案。
(三)積極開展申報。鼓勵支持申報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自2017年起對申報成功列入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保護)單位在市級文化發展專項資金中給予每項20萬元、申報成功列入省級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保護)單位在市級文化發展專項資金中給予每項5萬元的獎勵。
(四)健全傳承機制。對列入各級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要采取命名、授予稱號、資助扶持等多種方式,鼓勵和支持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文化機構等已有的研究成果,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專業人才,并對優秀傳承人給予關懷和宣傳。建立退出機制,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考核。
(五)鼓勵開展傳承。支持鼓勵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保護傳承,在市級文化文物專項資金中,對已列入國家級的代表性傳承人每人每年10000元,省級的代表性傳承人每人每年5000元,市級的代表性傳承人每人每年1000元的標準給予傳習活動補助,資助其授徒傳藝或教育培訓活動。國家、省、市代表性傳承人傳習活動補助實行動態管理機制。
四、積極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勢和作用
(一)助推文化樂山建設。在城市建設中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展示我市獨特的文化魅力。不斷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藏的文藝創作素材,努力創作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題材的文藝作品,繁榮我市文藝創作。大力開展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特色的各類文化表演活動,推動我市廣場文化、社區文化、農村文化和老年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
(二)促進文旅產業發展。將合理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擺到更加突出位置,積極培育生產性保護的成功典型,不斷推動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工作深入發展。重點扶持具有經濟社會效益潛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給予場地、稅收、信貸等政策優惠。加快傳統手工技藝的開發,做大做強傳統工藝美術產業。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的融合,加快傳統表演藝術和傳統民俗活動的開發,打造新的文化旅游品牌。
(三)積極開展對外交流。積極組織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到省內外展演,不斷提升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要學習借鑒省內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地區的有益經驗和做法,進一步提高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水平。
(四)搞好愛國主義教育。各級各類學校、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機構,要經常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通過舉辦展覽、講座、學術研討等形式,增進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對樂山歷史文化的了解,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切實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建立協調機制。建立由市文廣新局牽頭,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民宗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旅游體育委等有關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統一協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立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廣泛吸納學術機構、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各方面力量共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完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庫,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咨詢機制。
(二)加大經費投入。市、縣財政應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并根據財力水平和實際需要逐步加大投入。通過政策引導,積極吸納社會資金,鼓勵個人、企業和社會團體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來,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良性投入機制。有條件的縣(市、區)應建立對列入縣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給予傳習活動補助的鼓勵機制。
(三)提高隊伍素質。在各縣(市、區)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采取積極措施,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隊伍的培訓力度。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員參加省內外舉辦的培訓,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干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培訓,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人才培訓體系。
(四)營造良好氛圍。各級文化部門要充分利用“文化遺產日”和各種節慶活動,認真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微博、微信等多種媒介,多途徑、多形式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意義,普及保護知識、培養保護意識,努力在全社會營造支持、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本期的2023年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認定申報條件要求和獎勵支持措施相關內容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啦,臥濤小編將持續為大家整理科技政策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股權設計等相關最新資訊內容,四川(成都市、自貢市、攀枝花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達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資陽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各地市企業均可提供政策匹配、項目規劃服務!
歡迎隨時電話微信咨詢--15656026970 (可加V)!